说课分享设计思路,多维目标巧构课堂
李枥霖老师以一场精彩的说课,系统阐述了其课程设计思路。她以“历史-意义-精神-实践”为逻辑主线,致力于实现历史叙事与精神传承的融合,贯通国内与国际视野,构建起“知史→明义→铸魂→践行”的递进式教学目标。课程重点在于清晰呈现十四年抗战的整体脉络与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难点则聚焦于引导学生完成从“历史记忆”到“信念认同”的升华。通过视频辅助、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对比分析等多元方法,旨在显著提升课堂的感染力与互动性。
教师研讨献经验,多环节优化教学
在李枥霖老师分享的基础上,与会教师围绕多个教学关键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就课堂导入方式、重点内容遴选、典型案例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时事热点衔接、价值观引导策略以及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思考。何珊珊老师强调章节习题以实现教学闭环;刘惠芳老师建议融入地方抗战遗址与英雄故事以增强体验;彭燕老师提出需直面学生疑惑以引导正确史观;宗卫菊老师则推荐引入启发性视频素材以提升感染力。老师们的交流聚焦实际教学需求,为课程设计优化提供了多元思路。
最后,杨卫东老师对本次培训会进行总结。他对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表示感谢,强调《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专题是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关乎学生历史认知与理想信念的培育。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培训会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共同推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为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高质量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欧芳连
摄影:刘惠芳
初审:周 琳
复审:向 前
终审:许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