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024年11月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5A528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提升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海华老师主持。
会上,陈海华主任发布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院“思想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教学状况问卷》分析报告,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从报告涉及的任课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任课教师上课准备是否充分,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任课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对任课教师所讲内容理解的情况,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建议和意见等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数据结果,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任课教师教学较为认真,学生认可度较高。教师在上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较早前往教室,对于所授知识能够熟记于心,讲课熟练,内容详实且思路清晰,能够创设出融洽、井然有序的教学氛围。教师能够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较多知识。为此,陈海华主任希望任课教师们再接再厉,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陈海华主任指出,调查问卷主要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二是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积极探讨,建言献策,纷纷从自身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各种应对策略和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应多关注热点新闻,结合“当下之事”“身边之事”丰富教学资源。二是要灵活设置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发表观点,让学生提高参与感。三是巧用“问题链”串联“讲”与“思”,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四是教师课前可提前进入班级,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关心学生最近发生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五是在课中注重知识脉络的梳理与强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掌握大多数知识点,并通过课后相关习题的布置与强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
在总结发言中,陈主任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立足课堂主阵地,在不断地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要巧设教学方法,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浸润学生的心灵。
撰写:陈丽如 陈海华
图片:唐跃旺
一审:陈海华
二审:向前
三审:许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