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谋良策,精准施教促提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情分析研讨会
“善总结者得其智,善分析者得其谋。”为进一步准确把握学情,落实学院提出的“精准教学”理念,真正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024年10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5A525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情分析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海华老师主持。
析毫剖厘,行成于思。首先,陈海华主任运用新生开课前开展的《大一新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情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依据,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原因分析、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方式分析、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困难点分析、学生对中学政治课程的态度和改进建议、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看法和期许等六大方面逐一分析研究问卷结果。综合分析数据结果后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大一新生整体对思政课程有较高兴趣,并且认为思政课程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学生也期待着思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趣味性更强。为此,陈海华主任希望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本学期所任课班级认真分析研究学生情况,并积极思考和探索有效的教学应对对策策略。
接着,王静老师针对学理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她说,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高中学习过政治课程,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需要和中学内容形成区分,并且德法课是一门偏常识的课程,加强理论深度和扩展理论广度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对于“怎样使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中学区别开,体现大学课堂应有的深度和高度”,王老师认为,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从对思政课的感性认识,跨越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跃升到思维的培养和逻辑的构建。而不能是案例加故事的中学课堂的低水平再现和重复高中时期的机械背诵。
随后,曾检成老师主要针对本学期所任教班级——创意设计学院2024级视传本【3-4】班和2024级数媒本【3-4班】作详细分析和探讨。曾老师说,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87人,占比94.9%。因此,可以说明该调查具有较高的有效度和可信度,调查结果对于把握学生状况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第一,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都选择了政治这一科目,说明大部分学生有政治课学习的经验和体悟,这为思政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避免在讲课过程中出现内容简单重复。第二,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和体会到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并且存在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参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将思政课学习和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实效。第三,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最主要的难点为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其次是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习方法不当以及课程的考核难度太大,再次是课堂吸引力不足、自己学不进去,最后是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降低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教学话语的逻辑性、通俗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帮助学生把握理论要点和启智润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启发性,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和困惑。
紧接着,赵卫丽、唐跃旺、唐征玲、彭俐、焦小英等老教师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分享了自己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及建议。李偲琪、张智、王梦君、陈丽如、刘金花、陈紫玉等新教师们也积极大胆地从不同角度谈到自己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各种方式方法。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最后,陈海华主任作总结发言。陈主任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拓宽教学思路,巧设教学方法,善用教学手段,在丰富和拓宽课程价值同时还要助力完善学生的素质和人格,真正从提高思政课政治导向的“高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厚植爱国情怀的“深度”三个方面守正创新,努力打造有温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
撰写:李偲琪 陈海华
图片:唐跃旺
一审:陈海华
二审:向前
三审: 许修杰